北京疫情“复发” 关注点指向冷链传播
时间:2020-07-03
【卡车之家 原创】以前打开手机每天关注的是武汉疫情的发展动向,现在打开手机要看一下北京疫情的控制情况如何。自从6月11日北京新发地疫情开始爆发,短短的时间内增加了上百个病例,也给大家刚刚开始松懈的心又上了一次弦。
由于疫情复发后,相关人员通过排查在新发地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上采样中发现了新冠病毒,这也让人们不禁发出疑问:是这些进口的生鲜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沾染病毒所导致?还是因为新发地人流量大,混入传染源后导致病毒扩散的呢?
● 一系列线索分析表明 冷链传播可能性最大
在专家对这次疫情的新冠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的过程中发现,此次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基因测定显示,主要来自于欧洲的新冠病毒,而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牛羊肉等都是外地输入,包括海外进口。先前有研究人员就表示,温度越低的环境下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而主要靠冷冻来保存的海产品无异于为病毒存活的提供了条件。
这也让人们再次推测,极大的可能是在这些生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沾染了病毒,这些产品运到北京的批发市场后,批发市场的人在操作时,手会接触这些产品,再擦鼻子揉眼睛,从而引发感染。
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也认为:“病毒通过冷链传播进来的可能性最大,欧美很多屠宰场都暴发了新冠疫情,如果真的经由冷链传播,并不是新鲜事。”
我们都知道最早在武汉爆发疫情的地方就是华南海鲜市场,和这次北京的爆发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莫非也是通过冷链传播?
● 关注点指向冷链 你真的了解吗?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冷链物流时,可能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冷链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整个系统包括四个环节:冷链加工、冷链储藏、冷链运输以及冷链销售。
事实上从我们经常食用的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都是冷链物流涉及的范围,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中医药产品属于特殊产品,其生产、贮藏、运输等流转环节都需置于严格限制的环境下,这样才能保证医药产品的有效期和药效不受损失。例如,医院使用量较大的血液制品、各种胰岛素、抗生素等都需要存放于不间断低温、恒温状态的环境,确保此类需要冷藏、冷冻的医药产品在出厂、转运、交接期间的物流和使用过程中符合规定的冷藏、冷冻环节而不“断链”。
在冷链的整个过程中与我们卡车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冷链运输,它是冷链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
用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冷链运输不局限于运输方式,只需要保证全程温度不变即可。看似简单,但其实冷链运输成本很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 民以食为天 冷链物流引起政府重视
冷链物流关系到经济发展以及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国家层面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冷链产业发展。从多维度指导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于中物联冷链委
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冷链基地打造、农产品、生猪运输、疫情工作要求、冷链设施及其他冷链物流相关内容。此外还有法规类的文件,主要针对在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及经营的场所、设备、车辆、备案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其中由国家卫健委和中物联冷链委制定的《食品冷链卫生规范》强制性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将于2020年发布实施,是冷链物流行业第一个强制性标准。
● 我国冷链物流目前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民以食为天”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再加上近两年电商、直播的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冷链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冷链物流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冷链运输和仓储设施供应不足 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与其他国家相比,冷链运输和仓储设施供应量明显不足。2016年,中国现有的冷库容量为人均0.14立方米,而全球为人均0.20立方米。
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直接导致我国每年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1.3亿吨。
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9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约有40万吨左右腐烂坏掉。
设施设备的不足、运输效率低,直接导致了我国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2、市场分散且行业标准不规范
当前我国的冷链市场呈现出分散、集中度低且企业规模小的特点。据统计,目前排名前一百的冷链物流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份额不足10%,缺乏行业主导企业。
另外,在冷链系统中出了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冷链的质量问题也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采用国家或者行业制定的专项标准,而不是各家工厂使用各自的标准。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的不统一、中国冷链仓储设施的制冷剂使用情况也尚不规范,这些都是造成成本费加剧、产品变质的原因。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
3、冷链标准监管执行力度差
据统计中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监管还相当不完善,存在着部分不良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帜,却执行间歇性供冷进行经营。
而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规高度,例如欧洲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其中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一旦企业触碰将面临罚款乃至法律制裁。
● 两次疫情爆发 给冷链行业提个醒
冷链物流从食品的生产、加工,到冷库储存,到冷链运输车、集装箱、船的装运,到目的地的冷库,再通过目的地的冷链运输车运送到市场,这里面的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大量从业人员,疫情面前也暴露出冷链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1、确保从事食品加工以及冷链物流工作的员工有感染新冠病毒,平时应该做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检查和对工作环境的消毒工作。
2、加强冷链检疫,给生鲜货品增加关于新冠病毒的抽检,并落实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3、对冷链车、船、集装箱等运输工具进行定期的新冠病毒检测和全面消杀措施,防止冷链运输工具带毒,污染其他冷链食品。
4、需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期间,开启运输白名单,使冷链运输更加流畅;
5、组织具备运营标准和管理能力的组织或企业(规模、绿色通行证等)作为区域牵头人,临时成立区域冷链物流小组,整合车辆和司机资源,统一调度,解决区域成员的运营问题,保障食品等应急物资供给;
6、对于冷链物流过程的安全防护,推动集约化管理,推进以整托为单元化作业,减少各环节的人员接触;
7、加严冷链货物海关查验,严格监管从疫情较重的国家进口生鲜货物。
8、疫情危中有机,冷链行业后期更需要科技推动,进行全程可追溯、可视化,更高的资源调度利用水平,建立更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 编后语:
武汉、北京两次疫情的发生都将“破题”的关键点指向海鲜市场,而其有着密切关联的冷链物流也将成为寻找病毒源头的关键。鉴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完善,同时在管理和监管上仍有较大的漏洞,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各个环节的细节工作,确保在冷链运输上的食品安全,不只是对防控疫情的负责,也是对人民的负责。(文/段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