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0-12-21
冷藏车现在很常见,有了冷藏车,北方的兄弟可以吃到新鲜的荔枝和大闸蟹。
南方的朋友们可以吃到来自北方的新鲜牛奶!
而不必驱车通过自驾游去喝最新鲜的牛奶了,
其实世界上最早的冷藏车是由前苏联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
美国虽然也在同一时期出现了冷藏车但是晚了几年。
车模和实车图片,一个都不能少!
前苏联早期的冷藏车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木车体的,第二种是金属框架配木围板,第三种是全金属的。而冷藏方法也有很大区别,有装有端墙式冷却器的,还有装有顶棚式冷却器的,最后就是装有工程师克列依苗诺夫式盐水自行循环装置的冷藏车。
木车体冷藏车在1937年以前装有端墙式冰笼的车型都属此类,这类冷藏的车身由木构架,木围板组成的,所以车体和底盘经常发生相对移动。
金属构架木围板冷藏车,这是第二类装有端墙式冷却器的冷藏车,结构上要比木车体冷藏车要完善,这类冷藏在1937年布良斯机车制造工厂投入生产,但是车厢的容积却得不到大的改观所以没多久便也被淘汰了。
全金属冷藏车于1946年苏联铁路运输研究院制定了技术任务,有一个工厂根据技术任务设计了全金属结构的冷藏车,并自1948年开始制造装有端墙式冷却器全金属结构的冷藏车。
这就是冷藏车的历史。
接下来说说冷藏车至关重要的材料发展:
制板工艺的发展之聚氨酯材料
现代的冷藏车部分保留了苏联时期的金属结构设计,但是制板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第一代冷藏车采用的是整体注入发泡金属蒙皮结构。这种产品因为厢体上有大量金属材料存在,易形成大量冷桥;另外,隔热层是通过注入发泡的方式形成的,内部的保温质量很难保证;此外,发泡材料既作保温材料又作粘结剂,易产生粘结不牢的缺陷,保温效果不理想,漏热率(导热系数)偏高。
第二代和第三代冷藏车生产企业大多采用整体注入发泡玻璃钢结构。这种产品比第一代的产品重量更轻,重量轻,漏热率(导热系数)降低,保温效果较好,但存在粘结不牢、车厢外蒙皮易咕泡等缺陷。
目前比较的制板工艺采用的是全封闭聚氨酯板块粘结玻璃钢结构。在第二代和第三代冷藏车制造企业均有使用。这种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粘结剂,另加垫层,保温材料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低,强度高。板块粘结用高强度、高密封性胶合剂,形成一个整体。缺陷是聚氨酯切割后损耗比较大,因此材料成本较高。尤其在当前化工原材料涨价严重的情况下,车厢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从冷藏车发展历史再到我国制板工艺的发展不难看出,冷藏车的整体发展趋势是采用先进的制板技术降低车厢的重量,提高车厢的保温性能,以进一步提高冷藏车的载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上一篇:宿营车
下一篇:衡水市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进口冷链食品专项行动